社区奶奶组建“银发汉服社”,端午巡游展现唐宋服饰之美
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,端午节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日子。今年的端午节,一场别开生面的巡游活动在社区中举行,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。这场巡游活动由一群充满活力的“银发奶奶”们发起,她们组建了“银发汉服社”,用唐宋服饰之美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“银发汉服社”的发起人是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奶奶,名叫李奶奶。她退休后,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李奶奶发现社区里的许多老人对汉服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。于是,她便萌生了组建一个“银发汉服社”的想法,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。
在李奶奶的带领下,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“银发奶奶”们纷纷加入了“银发汉服社”。她们在社团中互相学习、交流,共同研究唐宋时期的服饰文化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,她们终于完成了唐宋服饰的复原,为端午节的巡游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端午节的早晨,社区广场上热闹非凡。身着唐宋服饰的“银发奶奶”们,手持扇子、头戴花冠,迈着轻盈的步伐,向居民们展示着我国古代服饰的韵味。她们身着的长袍、短袄、裙子,色彩斑斓,线条流畅,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唐宋盛世。
巡游队伍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身着华丽唐服的奶奶。她名叫张奶奶,是社团里的“服装设计师”。张奶奶退休前是一名服装设计师,她对唐宋服饰有着深厚的了解。在社团成立之初,她便主动承担起了服装设计的工作。为了制作出最真实的唐宋服饰,张奶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,并请教了相关专家。在她的努力下,社团成员们纷纷穿上了精美的唐宋服饰。
巡游队伍经过的地方,居民们纷纷驻足观看,赞叹不已。一位居民激动地说:“这些奶奶们真是太棒了,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,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感受到了唐宋服饰的魅力。”
此次端午巡游活动,不仅让居民们领略了唐宋服饰之美,更让“银发奶奶”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她们纷纷表示,今后将继续努力,将“银发汉服社”发扬光大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传统文化。
“银发汉服社”的成立和端午巡游活动,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,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正如这些“银发奶奶”们所说:“我们虽然年纪大了,但我们的心依然年轻,我们要用我们的热情和活力,让传统文化在社区里生根发芽。”
- • 平江酱干产业助力农户增收,户均年增3.5万元
- • 湘阴鹤龙湖“开渔祭”重启,百艘渔船扬帆再现千年渔猎盛景
- • 中日(岳阳)精细化工产业园成功落地,签约外资超5亿美元,共绘合作新篇章
- • 汨罗循环经济园设“扶贫车间”,废旧家电拆解助力800人脱贫
- • 岳阳荣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称号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儿童福祉
- • 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扩面,助力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超20亿元
- • 君山区渔民新村社区食堂启用,退捕渔民享3元爱心餐,温暖民生情怀
- • 中科院团队破译岳阳铜鼓纹样,解码楚越文化交融之谜
- • 屈子文化园楚辞元宇宙上线,穿戴设备带你穿越《离骚》诗意空间
- • 全国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落地,10万农户受益,农业风险管理迈出新步伐
- • 岳阳“巴陵全鱼席”申报国家级非遗,48道工序还原千年渔家宴
- • 华容芥菜深加工项目助力农户增收,年消化原料30万吨
- • 中华大熊猫苑单日接待游客破3万,互动式科普成亲子游新宠
- • 岳阳茶产业复兴,君山银针品牌价值跃升全国前十
- • 岳阳县张谷英村“天井晒秋”民俗再现,百户村民共绘丰收图
- • 汨罗市长乐甜酒非遗工坊扩产,助力800户家庭年增收超3万元
- • “雁归工程”助力乡村振兴:3000名乡贤返乡投资兴业
- • 岳阳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,年引资增速35%打造百亿级生态圈
- • 汨罗再生铜铝首单保税交割落地,助力外贸额冲刺500亿
- • 汨罗江畔楚文化市集:探寻千年楚韵,体验传统工艺魅力
- • 平江起义红色研学路线盛大开通,助力沿线10村旅游收入翻番
- • 临湘竹海民谣音乐节:古筝与电音的竹林之约,演绎别样音乐盛宴
- • 岳阳稻虾共养模式创新高,助力10万农民共致富
- • 湘阴鹤龙湖大闸蟹荣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,区块链溯源技术助力全产业链升级
- • 岳阳县张谷英村小学非遗技艺课开课,油豆腐制作成为校本课程亮点
- • 临湘瑶族盘王节: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与长鼓舞教学,体验限量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
- • 湘阴县文津中学新校区盛大投用,全省首个校园气象科普馆亮相
- • 君山区“银发调解队”:破解乡村纠纷,调解成功率高达99%
- • 华容县创新农业技术,AI虫情监测站助力芥菜农药残留大幅下降
- • 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,岳阳“双减”经验获教育部推广:打造教育新格局
- • “华容芥菜元宇宙”上线,数字藏品秒罄助力实体销售激增300%
- • 长江中游城市群携手签署文旅一体化发展协议,共绘区域文旅发展新蓝图
- • 平江酱干:传统美食的非遗传承,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非遗保护案例
- • 区块链溯源系统助力扶贫,80%扶贫产品实现溢价销售提升30%
- • 岳阳黄茶文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,30个村共建茶园民宿新格局
- • 汨罗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800亿,全国首个“城市矿产”期货品种上线,开启循环经济新时代
- • 君山区退捕渔民转产护渔员,月薪3000元守护洞庭生态
- • 岳阳预制菜产业园签约海底捞,年供应火锅食材超5亿元,共筑产业新格局
- • 汨罗市首建特殊教育职教中心,残障青年开启非遗技艺学习新篇章
- • 平江县“辣条专业村”户均年收入突破25万,直播带货助力全产业链升级
- • 南湖新区建成“零碳公园”,年吸收二氧化碳超万吨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
- • 华容县芥菜文化节盛大开幕,千人共制巨型酸菜缸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
- • 长岳经济走廊设立扶贫专线,年输送就业岗位2万个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“芥菜+光伏”农光互补模式创新推广,万亩菜田年发电2亿度,绿色农业与清洁能源完美融合
- • 华容县创新婚俗,百对新人集体举办汉婚仪式倡导“零彩礼”新风
- • 汨罗市非遗传承班免费招生,助力脱贫家庭子女学习龙舟雕刻技艺
- • 华容县农村卫生室全面升级,村民看病实现“不出村”
- • 平江县“高山有机茶”产值破5亿,3万茶农搭上电商快车增收40%
- • 湘阴稻田艺术餐厅盛大开业,稻田盛宴开启全新体验:吃小龙虾、看露天电影,感受田园风光!
- • 汨罗江畔皮影戏团赴法巡演,《屈原投江》征服巴黎观众
- • “汨罗屈子祠端午研学营:传承文化,体验传统‘楚辞粽’与‘艾草香囊’制作”
- • 百名少年匠心独运,历时半年绘制《数字清明上河图》展巴陵古韵新貌
- • 百名少年匠心独运,历时半年绘就《数字清明上河图》,巴陵古韵新貌跃然屏上
- • 白云湖国际垂钓大赛盛大开幕,50国选手共逐百万奖金巅峰
- • 青年艺术家巧妙利用化工废料重塑范仲淹雕像,传递生态忧患意识
- • 中科院发布岳阳铜鼓纹样研究报告,解码楚越文化交融之谜
- • 华容芥菜文化节盛大开幕,万吨酸菜墙成为网红打卡地标
- • 洞庭湖东岸生态修复工程圆满竣工,湿地面积翻番,候鸟种群喜翻倍
- • “屋场夜话”常态化,三年调解纠纷3500起,构建和谐社区新典范
- • 湘阴县“洞庭渔歌”走进校园,百名小学生登央视唱响湿地保护
- • 湘阴湖区渔家水上婚礼:打造文旅IP,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
- • 考古队复原岳阳宋代“水上街市”,商船文物展揭秘洞庭商贸史
- • 农业信贷直通车全面覆盖,助力新型主体无抵押贷款便捷获取
- • 平江幕阜山树屋酒店:悬崖无边泳池,星空观测台开放预约,打造独特度假体验
- • 红色旅游专线助力平江起义旧址,沿线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
- • 岳阳建成智慧农机共享平台,手机预约收割机体验“打网约车”
- • 平江起义红色旅游专线开通,沿线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,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湘阴县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,年创收超2亿元
- • 视障学生触摸3D打印岳阳楼模型,无障碍教育获联合国点赞
- • 中国建材光伏玻璃项目签约,助力华中地区产业链升级,填补行业空白
- • 三一重工智慧矿山装备基地投产,年产能迈向50亿元新高峰
- • 平江县创新服务举措,政务AI助手方言咨询秒回办事指南